核心提示:为做好每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我省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评卷工作细则》与《评卷教师工作规则》。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日前,网上流传今年我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
为做好每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我省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评卷工作细则》与《评卷教师工作规则》。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评卷工作是高考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人才选拔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我们将严格秉持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的原则。对于各类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
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为一则材料作文,让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者是错位。一篇命名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起初在第一位老师打了39分后,后续有两名老师都打了55的高分作文,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篇神奇文章呢?

全文使用了大量的生僻字以及造生词,例如“嚆矢”、“玉墀”、“薄脊”“孜孜矻矻”、“洵”等等这些即读不懂也看不懂的文字实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地高考作文组阅卷的组长解释道:这篇文章的思维深刻,看第一遍时,也不觉得这是一篇高三学生写出来的考场作文。
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度这篇文章后一直给出了高分,就因此打成了满分。因为写出这样的文章也需阅读大量的书籍,文字的学术化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专家也并不希望有人去效仿这样的晦涩文章。
专家点评
专家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致命的回答,确实,如果当高考生都对这样的写作手法趋之若鹜,恐怕以后考场上像这样的文章也会出现得更多。
生僻字过多,作家称之:辞不配位
这篇别具深意的文章在网络上走红,不仅是网友或者是学术圈、哲学圈也都这篇文章议论纷纷。该名考生在行文中使用的大量生僻字,其实在表达用意上都是用在了对的地方,确实无法让人挑剔。
但是有没有必要这么用呢?马伯庸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是:辞不配位。全文的文风,不免让人觉得有堆砌炫技之嫌。
一些在读哲学的学生也表示,哲学系老师平常就要求我们“说人话” 普通人又没有黑格尔康德这些人的智商,他们是因为思想深邃所以文字才晦涩难读,一个正常人讲话写文章当然是务必以清晰为主。
故意用生僻字,说功底作为高中生是还可以,但真正的好文章应该通俗有立意,而不是卖弄为先。
但是作为一个考生,他们并没有进行过什么高深的哲学思辨思想的教育,18岁的他们,也不过是根据自己的所读所想来诠释全文的内容,能用说明确实是用功了,但是用得好不好,也确实值得人们再商榷。
怎么样的文章才能配成为满分作文?
看到这个命题,也有网友想起07年江苏卷一篇名为《怀想天空》的文章,全文简单朴素,不事张扬,凸显了农家孩子但纯真与朴素,在最后专家更是建议这样的文章可以作为教学范例,把握好学生的作文导向。
然而这样的文章,在如今高考考场又有多少呢?

作为一篇高考作文,更多的是要让老师觉得眼前一亮。不少学生也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高级一点,不断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自己的文章的不足,而这样的文章也正是能够获得高分的文章,久而久之,这样的写作套路也在学生之间传开,打满分也更像是一种对高考制度的无奈吧。